Skip to content

选校方法论

如何选校是一个大学问。Fall 2022的惨痛经验告诉我们,参照四年前,甚至两年前的信息进行选校都可能会造成大失误。早些年的保底项目可能到了今年已经保不了。

选校无非就是在众多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,这个工作可以放在稍后的位置,因为不到申请前你无法确定自己的所有背景情况(GPA等)。首先尽量了解更多的项目,很多人到申请季后期才发现有适合的项目没有了解到。CS的可以看CS Masters Application。需要了解项目的以下几点:

  • 申请难度(可以参照历年成功申请数据,是否对陆本友好)
  • 申请要求(对标化成绩的要求等)
  • 就业数据(平均薪资、去向)
  • 课程安排(需要修多少学分、分别是什么课)
  • 项目时长(一年/一年半/两年/...),如果一年半的话有没有OPT
  • 地理位置(天气/招工是否方便)
  • 项目花费(学费、当地生活费,PhD项目的funding)
  • 其他(Master项目有没有继续读PhD的可能/...)

大部分信息,可以在项目的官网上找到。除此之外,一亩三分地上有版面是就读体验,可以查找已经就读的同学对项目的真实评价。可以参照往年的一些方案,不过也不必盲从,有一些项目完全是被中国学生的热情捧高的,实际上没那么好。

充分评估后,可以确立大概彩票-冲刺-主申-保底四档。鉴于今年形势建议是多申几所(建议15+),多买彩票,争取录到更好的。不过在选校过程中应该摒弃按录取难度评估项目好坏的做题家思维,不是录取越难这个项目就越适合你。如果目标就是招工,就应该多申招工数据好的就业项目,课程量大或者科研项目反而会影响刷题面试的时间。而如果目标是科研,就业项目不一定有机会。

注意,项目申请有成本,从申请费到英语考试送分每个项目费用大概是1000RMB左右,此外一些教授可能会有推荐信数量的限制,这两个因素就限制了不太可能把所有想要的项目都申到。如何取舍的话看个人喜好吧。

Back to top